“其苗柔弱宛宛,故得豌名。”這是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對豌豆的記載,聽起來頗有詩意。這兩天,菜場里最走俏的就是它了。的確,豌豆是春末夏初最不可錯過的美味之一。
  在屏風街農貿市場里,蔬菜攤遛一圈,幾乎每個攤位都有豌豆的身影。“立夏時興吃豌豆飯,前段時間上市以來,一般早上我都七八塊一斤在賣,下午便宜點,6元/斤。”為搶生意,一位攤主有意壓低了價格。
  貨比三家,跑到隔壁攤位再問問,結果老闆娘大笑:“哎,千萬別搞錯咯,我這個可是甜豆,現在把它和豌豆搞錯的人太多了。”
  和老闆娘取了取經,原來豌豆是季節菜,過段時間,它起碼會便宜一半。而甜豆一年四季都有,撥了殼的身價相當高,25元/斤。相比之下,甜豆是翠綠色的,豌豆則顯白些;口感來說,甜豆有些地方也叫水果豆,因為有甜味,而豌豆走的是鮮美路線。
  要說吃豌豆,現在這個季節是最好的,氣血虛弱之人最適合吃,中醫認為豌豆性平味甘,入脾、胃經。有益脾胃、生津止渴、利小便的功效,主治脾虛氣弱、嘔吐及腹瀉。
  這裡插一段關於豌豆的小故事。在清朝宮廷,有一種名為“豌豆黃”的,被譽為當時的四大糕點(其他三種是小窩頭、芸豆捲、千層糕)。其實,這是一道北京傳統小吃,用黃豌豆加砂糖所制,每年農曆三月三,老百姓都要吃上一碗豌豆黃。傳說慈禧在北海休假時,被外面的叫賣聲引誘了去,叫人買來嘗嘗,自此就愛上了,進而把豌豆黃加入了御膳行列。
  到現在,這款甜品已變身一款消暑美食。有人曾這樣評價豌豆黃——“質地細膩而又起沙,淺黃的顏色中透著嫩綠,放入口中,用舌尖輕輕一抿,即可化為豌豆泥,初感有沙,再品甜香爽口,細而不膩,絲絲涼意直沁心脾”。
  一聽就知道,想做豌豆黃可得有好手藝。所以,大家去北京,找老底子的飯館嘗嘗即可。在江南,咱就挑最簡單的做法,像俺娘做的豌豆湯,那種簡單的鮮美每每讓人惦念。她自己說,其實沒啥訣竅,就拿肉丁炒炒然後放個湯,關鍵還是當季的新鮮豌豆發揮了作用。
  選豌豆,最簡單的辦法,是抓一個用力捏外殼,“嘎嘣”一聲響的,絕對新鮮。再看看豌豆粒,長得扁圓形的,定是“小鮮嫩 ”,正圓形且身上有凹陷的,說明它老矣。
  本報記者 餘雯雯
  (原標題:豌豆,春末不可錯過的美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x38ixdf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